World Teachers’ Day 202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師日2024 暨 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教育未來 在香港順利舉辦

UNESCO World Teachers’ Day 202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師日2024 暨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教育未來 2024年10月5日,由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及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論壇主辦,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支持的【世界教師日2024 暨 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教育未來】活動順利舉行。 活動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年世界教師日主題 – 「重視教師的聲音 邁向新的教育社會契約」,邀請到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 張沁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 李子建教授,JP、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 MH、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副會長 英汝興校長, MH等各界嘉賓以及校長、教師透過主旨演講、科創教學工具應用展示、跨學科教學實踐分享、圓桌會議討論等環節,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全球趨勢下,教育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教師角色、教學方法的變革。 活動由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張沁教授致歡迎詞並進行「世界教育動態」主旨演講。張教授分享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可持續發展教育、氣候教育及碳中和學校、學生及教師應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框架等方面的最新指引及框架,呼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以適應時代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環境。   李子建教授以「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新挑戰及機遇」為題進行主旨演講,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五大優先行動進行解析,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政策的協同、通過交流活動拓展學習環境、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把握青年人才在大灣區機遇以及促進地區行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教育示範區。   黃錦輝教授剖析了「數碼人文學」的概念,並提出了教學中運用人工智能時面臨的數據偏見等挑戰,期望教師指引學生善用新技術。     活動隨後邀請到曾參與「UNSDGs認證教師培訓計劃」,並已在校推動跨學科可持續發展教學實踐的教師進行分享。路德會協同中學的潘星宇老師分享了學校推進古蹟保育及文化傳承的創新項目的成果,而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的陳兆東副校長及王烘如主任展示了學校如何將天文元素通過有趣的方式融入跨學科課程當中,並延展到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議題。   研討會環節由香港可持續發展教學院副教授,香港註冊建築師, 遺產和保護委員會前主席 梁以華先生 、奔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周恩華先生、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講師,前香港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方偉雄博士 及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黃宇杰先生分別 展示了創新科技在古蹟保育層面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協助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在場教師及青年圍繞這些前沿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機遇與挑戰展開積極討論。   本次活動將分享至Act4SDGs國際宣傳平台,響應202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師日主題,讓國際社會能夠傾聽香港教師的聲音,了解及支援當前教師所需,更多參與教育決策,建立更加包容的教育環境,共同推動教育創新與發展。  

Continue Reading

AI & Classroom dialogue analysis workshop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lassroom Dialogue Analysis Workshop Use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of classroom learning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guidance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n this basis, teachers can gradually form their own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through flexible and organic integra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situations […]

Continue Reading

AI & Classroom dialogue analys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lassroom Dialogue Analysis Workshop Use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of classroom learning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guidance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n this basis, teachers can gradually form their own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through flexible and organic integra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situations […]

Continue Reading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