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在聯合國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世界航天日)之際,「2025生物多樣性航天育種計劃」(「計劃」)開啟新的篇章,來自30間香港及澳門中小學的近300名學生獲頒發太空種子,將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開展種植,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多角度研究探索,提升跨領域學習和實踐能力,也思考甄選提名,理解航天育種的價值與意義。

「計劃」由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主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校友會、香港教育大學校友會以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支持。
從種子出發,同學們化身科學探索者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協會」)會長、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學院」)院長 張沁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助理署長(農業)馬惠忠先生以及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協辦人、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廷峰教授 主禮啟動儀式,種下實踐十號太空茄子、太空番茄以及長征五號B太空秋葵的種子,希望種子伴隨活動的進展,與同學們共同茁壯成長。

航天育種十年耕耘 從校園到太空
張沁教授為活動致歡迎詞,她提到,計劃自2015年開始,見證越來越多的學校對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本次活動響應世界航天日,強調太空科技不只關乎探索宇宙,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而「生物多樣性航天育種計劃」正是實踐此理念。

通過航天育種培養愛國情懷
活動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支持,助理署長(農業)馬惠忠先生擔任主禮嘉賓為活動致辭。馬先生讚賞「生物多樣性航天育種計劃」的創意和科學啟發性,期望同學們提升視野,加強對國家航天、農業方面進展的認識,培養國情。

專家講座建立扎實科學知識基礎
活動邀請到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現代農業與航天工作委員會主任趙輝工程師 以及 陳廷峰教授進行主旨演講,分別圍繞「航天育種與生物多樣性」以及「種子遺傳多樣性與糧食安全」,分享專業科學知識和相關的創新科研成果。


學校分享及展覽為研學提供重要參考
為幫助學校教師及同學探索在校開展「生物多樣性航天育種」研學項目的方向和實踐方法,學院邀請到中華基金中學、慈幼英文學校、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進行種植成果展示。中華基金中學何迪信校長及陳靖淇老師從項目如何配合學校整體策略,開展課堂、聯課、項目制跨學科學習,以及姊妹校、跨境交流的經驗進行分享,而慈幼英文學校的同學就自身在四次種植中不斷優化種植方法的體驗式學習及實踐經驗帶來生動的分享。



響應國際,為可持續發展注入生命力
本次活動是慶祝聯合國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80週年,以及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與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在港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邁向25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學院及協會從建立國際網絡、交流學習,到構建可持續發展目標終身學習體系,與時並進,呼應國際號召,響應國家及地區藍圖,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地區行動及國際交流。期望通過「生物多樣性航天育種計劃」深化學校師生對航天科技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和實踐,攜手「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在校建立STEAM花園」。

參與項目學校名單(英文首字母排序):
-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 北角協同中學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
-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 香港道教聯合會純陽小學
-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 萬鈞伯裘書院
- 瑪利曼小學
- 坪石天主教小學
- 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
- 培正中學(路環校部)
- 慈幼英文學校
-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 慈幼英文學校
- 石籬天主教中學
- 聖保羅書院
- 聖保祿中學
- 大埔崇德黃建常紀念學校
- 中華基金中學
-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
-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
-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
- 港青基信書院
- 余振強紀念中學
- 元朗商會中學
- 元朗寶覺小學
活動詳情網頁: https://hiesd.org/wp/spaceseeds2025/
電話查詢:+852 2312 7696
電郵:event@hies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