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未來及文化保護 · 滬港攜手行

2025年7月17-21日,由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學院)主辦,上海國際教育交流協會組織,為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的35位同學組織了一場深度連結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文化保護的研學之旅。 

從非遺活化(SDG11可持續社區)到海洋生態保護(SDG14水下生命),從氣候變化行動(SDG13氣候行動)到全球夥伴關係(SDG17夥伴關係),同學們以腳步丈量香港的多元場景,在體驗中學習,實踐中成長。

📚 開啟可持續未來之行
開營儀式中 張沁教授,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院長進行致辭。張教授特別鼓勵同學們在研學的過程中培養 獨立思考和慎思明辨的能力,發展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提升 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導師 陳思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青年事務統籌,為同學們講解聯合國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以及綠色轉型對未來升學就業的影響,啟發同學們留心本次行程中的點滴如何對應可持續發展的 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大支柱。.

環境可持續 - 從海洋到極地

同學們在海洋公園學院參與了「向極地出發」動物及環境保育講座,並到訪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全面認識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透過互動展覽和專家講解,同學們深入瞭解極地生態面臨的危機,以及日常行動如何能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貢獻力量。

文化可持續 – 非遺及古蹟

雖然參訪受到天氣影響,同學們仍通過線上VR、視頻配合導師講解,走進電子化的大館古蹟群和中環街市,了解古蹟活化的創新實踐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這些數位化體驗讓同學們感受到文化保育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無限可能。


健康可持續 – 運動新體驗

在香港專業教練指導下體驗觸碰式橄欖球,在奔跑中領悟「傳球比衝刺更重要」的團隊真諦。汗水澆灌的默契,讓競技場變成協作課堂,實踐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精神。

合作促進可持續 - 體驗模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
7月19日是「2025中學模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 – 智慧可持續城市」的大會日。學院特意安排同學們以觀察員身份親臨現場,認真學習國際代表的創新思維、演講技巧、聆聽與提問技巧,為後續的模擬會議做準備。 

在次日的大會體驗中,同學們分為9個代表團,圍繞「可持續智慧城市」展開討論,最終就「如何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實施環保政策」以及「如何提升民眾對可持續智慧城市建設的關注度」兩大方向起草了一系列青年建議。

五天的行程充實而豐盈,超過九成同學表示本次行程顯著加深了他們對可持續發展和文化保育的認識,並開拓了視野,探索到全新領域和興趣。期待同學們成為積極應對未來挑戰的創新實踐者,一同繪就更美好的可持續發展藍圖。

Tags: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HK